-
白山与靖宇:一脉相承的红色记忆
白山市与靖宇县,如同一颗藤上的两颗果实,被铁路线紧密串联,更因一段热血历史而血脉相连。靖宇县原为濛江县,1946年为纪念在此殉国的杨靖宇将军而更名,如今隶属白山市,两地共同承载着东北抗联的红色记忆。
从白山市区出发,沿浑白铁路向东南行约百公里,便到了靖宇县。这条铁路不仅是物流通道,更像一条时光纽带,连缀起两地共享的历史。上世纪30年代,杨靖宇率领抗联将士在白山密林与靖宇山区辗转作战,如今白山市郊的老道洞、靖宇县的那尔轰遗址,仍能找到当年抗联密营的痕迹。
杨靖宇将军的故事,是两地共有的精神财富。1940年,他在靖宇县三道崴子陷入重围,零下四十度的严寒中,孤身与日军周旋数日,最后壮烈牺牲。日军解剖他的遗体时,发现胃里只有树皮、草根和棉絮,无一粒粮食——这个细节如今镌刻在两地的纪念馆里,成为最震撼人心的注脚。
有趣的是,两地百姓都流传着“将军借粮”的传说。据说当年抗联缺粮,杨靖宇曾向山民借过一碗苞米面,后来部队突围前,他让战士把一枚银元悄悄压在百姓的灶台上。如今靖宇县的“借粮碗”复制品与白山市博物馆里的同款银元,遥相呼应,见证着军民鱼水情。
如今,白山市的杨靖宇干部学院与靖宇县的杨靖宇烈士陵园,通过红色旅游线路连成一体。铁路线上的列车,载着游客穿梭于林海之间,仿佛仍能听见当年“我们是东北抗日联合军”的歌声。这片土地上,山水依旧,而英雄的故事,早已化作白山松水间不朽的精神地标。(11)举报